close

龐畢度夫人 Madame de Pompadour, la main sur le clavier du clavecin 1750-布雪  60 x 45.5 cm

嗨!!各位看官,今天小編來講講--布雪 Francois Boucher

揪多嘛碟.......,不是要講網美嗎?標題還寫龐畢度夫人!怎麼突然跳---布雪---,他是誰??

如果18世紀巴黎名媛貴婦-龐畢度夫人是網美,布雪,就是是她御用攝影師。

今天小編所放的龐畢度夫人畫像,通通都是布雪的作品

 

龐畢度夫人 Portrait of Marquise de Pompadour1756-布雪  201 x 157 cm

龐畢度夫人是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情婦,也是那個年代著名的藝術資助者。她的故事請看維基百科連結(懶惰的小編不想講...)

如果大家有機會看到真跡,一定要走近去看,很近很近的那一種"走近看"。

近看你會嚇一跳,布雪的作品非常細緻,圖畫表面光滑平整,但裡面的物件卻躍然紙上。

跟現在常見油畫,把顏料堆得凹凸不平,近看會模糊的"印象派"作品,完全不一樣。(疑??油畫不都是要表面凹凸不平)

雷諾瓦這幅彈鋼琴的少女和布雪一樣在描繪女生,而且還一樣畫了有垂墜感的衣服,但和布雪的風格完全不一樣吧!

 

彈鋼琴的少女 Young Girls at the Piano 1892-雷諾瓦  112 x 84 cm

19世紀的印象派畫作已經開始掌握人類的視覺經驗,故意透過濃厚的模糊筆觸,油彩抹得凹凸不平的,讓眼睛自行混色產生效果(當時備很多人罵死了,認為印象派是亂畫一通)....這個很玄的觀念,說來話長....,ㄟ...岔題了,這個小編以後再說。

先講布雪...........

布雪把衣服的皺褶、蕾絲、蝴蝶結、花朵....都非常精細的描繪出來,連女主角的皮膚都像是晶瑩剔透般的美好。

 

龐畢度夫人 Portrait of Madame de Pompadou 1758-布雪  37.9 x 46.3 cm


這種感覺,小編覺得超像現在的網紅們在拍照的時候,喬好姿勢,喬好各角度的光源(最好還打蘋果光),

然後吸氣,挺胸,"喀嚓"快門一閃的相片....(說不定拍完還要修圖)

藝術史上通常說這個年代為"洛可可"藝術,是在路易十四宏大隆重的巴洛克風格之後,產生的輕鬆而且裝飾性很強的風格。

 

龐畢度夫人 Jeanne-Antoinette Poisson, Marquise de Pompadour 1758-布雪  81 x 63 cm


 

洛可可藝術風格,不像巴洛克繪畫那種打一盞聚光燈的方式,他們流行全面打光,小編真的覺得很有在攝影棚拍攝的味道。

上面這一幅,真的很像龐畢度夫人進攝影棚,還很刻意地擺出在化妝的姿勢。

而比較底下這一幅,巴洛克畫家林布蘭特的作品,

有沒有像是中間聚光燈打下去,產生很強的光線對比,畫面中間亮外圍暗,抓住一瞬間的感覺。

 

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 The anatomy lesson of Dr. Nicolaes Tulp-林布蘭特 

看出來了嗎!!他們對於光線的處理方式,完全不一樣。洛可可-全面打蘋果光(很多個光源);而巴洛克-舞台聚光燈(單一光源)

但這只是大方向拉!每個時代就會有當時的流行,對於美的不同詮釋。

 

龐畢度夫人 Madame de Pompadour 1759-布雪  91 x 68 cm

 

相信嗎?布雪這幅畫的時間,龐畢度夫人應該是37歲了。而他高超的繪畫技術讓女主角凍齡,宛如18歲妙齡少女!

攝影技巧高超吧!(誤)

話說到這裡,各位看官覺得,印象派、巴洛克、還是布雪的洛可可年代,到底哪一種才是"美"呢?

哈哈,小編覺得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審美觀,就像布雪在年輕時也畫當時流行的中國風格庭園,

 

中國花園 The Chinese Garden 1742-布雪  40.5 x 48 cm

他的18世紀中國庭園,真實嗎?哈....雖然他沒來過中國,但不可否認某些元素他有抓到!

小編感覺到,我們對自己文化中常常覺得不重視的,日常忽視掉的匆匆一撇,在別人眼中可能會覺得很厲害,而成為創作的題材。

所以,到底甚麼才是美?

歡迎各位看官把心得留言給小編,分享一下吧!

 

今天先講到這裡,下次見囉!!

 
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這裡•漫遊 的頭像
這裡•漫遊

這裡•漫遊

這裡•漫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